2010/11/24

醫療學者對防水觀念之引述

                轉載    天依 高肇建


前言

筆者本為專業醫技從事人員,對醫學體系有著一定程度的認知,初入社會即服務於醫界十餘年,而後於防水事業領域從事十數年,驟然感受兩者間競能有如此對位的解釋。為使一般大眾及工程先進均能對防水有更深一層的概念,筆者試著將兩種全然不同領域的觀念串在一起,後文將以醫學角度作引言,由身邊週遭淺顯易懂的一般常識來論述防水專業領域所應具備的條件與認知。希冀能拋磚引玉,更盼業界能集思廣益,不啻於技術上或學理上,能集眾家之大智慧,創造出不同以往之新思維,進一步提昇國內防水工程從業人員技術水準,於營建體系下
有著該有的地位與尊重。


一、  由人體結構組織器官部位引述建物結構體之防水

醫學知識養成過程中,會接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由這些學門中,學生可瞭解人體組織器官間之相對位置及各部位組織的功能性,如血液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不同系統間的相互作用關係。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不懂解剖學,不瞭解生理、病理學的非專業人員能幫病人診斷分析病情,甚至於開立處方治療醫病(密醫除外)。 從這個簡單的觀念裏,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欲瞭解防水與止水工程,需先瞭解建築物,當然更需要知道建物內部的結構系統,也必須瞭解結構本體的建造過程與內部的設備配置。對於擔負著特殊功能性的建物,如廠房、醫院、電廠、學校、戲院等,其內含不同功能目的的特殊設備與設施,亦需瞭解此類建物的獨特環境。因此,不同建物對於防水施工的需求性即會有所差異,就如同感冒、發燒、高血壓或糖尿病,醫生會針對病人的性別、年紀、體重、家族病史等因素,而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換句話說,防水、止水的觀念必須設定在它是建物的一部份,而且是不可切割極重要的一部份。倘若事先預防,它將會有保護結構體不被水侵犯的功能,使結構體能保有原始設計的強度與品質,並避免不必要的水侵入而影響居家的生活品質,造成精神與金錢上的損失,另可大幅提昇建商與營造商的商譽。如何在建商、營造商及消費者之間塑造成三贏甚至是多贏(multi-win)的面,形成良性循環,專業防水實為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與地位。


二、 預防醫學之觀念引述建物防水施工之時機

俗語說預防勝於治療,顧名思義,簡單且成本低廉的預防工作能夠有效的防止後續併發的高成本危機,因此低成本高效率一向是企業所追求的目標。爲什麼我們要施打預防針,簡單的說就是防止不必要或可能性的傳染,造成精神、物質上的損失,甚至於身心的傷害。工程上,防水工程的施作,可定義於因建物在構築施工過程中一些無法避免小瑕疵,必須以後續防水施工方能補足。如設計上的特殊造型、二次施工縫、樓層接縫、灌漿接縫、搗實不足產生的蜂巢、混凝土水化過程中自發性的裂縫、沉降裂縫、窗框崁縫不實或45°角剪力裂縫等弱質處,預先給予強化或預防,避免成品完成時,造成滲水及其後續可能的損失。 設想會發生或可能會生,而先行給予適當的醫療行為是預防醫學的一部份。工程上,若已知或預知某部位或某節點處可能有滲水的疑慮,而預先給於適當的防水措施即謂防水施工。防水施工必須考慮先後工種材質間的接著問題,如防水材料施作於何種材質之上,甚至於後續施作的材質均是考量的因素,因此何時進場?何時施作?就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了,其往往成為關係防水工程施工成敗的重要因素,不得不慎重視之。

三、 醫學治療之觀念引述舊建物止水防水之修繕

人體隨著年紀的增長,各部位器官也會逐漸老化,該有的功能及機能也隨之降低,醫學治療上,會因性別、體重、年齡等因素,影響處方的開立。有些人適合開刀,有些卻因年紀或可能的併發症,而選擇其他的治療方式,如口服、打針、擦藥等,端視病者本身的條件而給於最佳之方式方能達到最佳醫療效果。

建物一樣有著一定的壽命,因外在因素,如紫外線、酸雨等天候影響,材料氧化或人為破壞等因素,而造成滲水。

此時就需要防水專業人員來幫助給予判斷,其造成滲水之原因為何?進一步建議可能之施工方式(處方),是打除重作(開刀)?是高壓灌註(打針)?是防水層塗膜(抹藥)?解決方式須視當時被防水體於建築的部位、環境等條件,規劃設計符合消費者(病患)與防水施工業者(醫者)共同認可之施工方式進行修繕(治療),進而達到防水之目的(康癒)。尤當建物已有進住使用者時更顯重要,因施工所帶來的不便,需要準確的告知工期(療程)、可能之影響層面(副作用),及後續可能的工程(復健),與客戶溝通與協調是必然不可或缺的。


對位

防水施工業者
醫者
消費者 病患
滲水之原因 問診、診斷
施工之方式 處方
打除重作 開刀
高壓灌註
打針
防水層塗膜 抹藥
修繕 治療
工期 療程
影響層面 副作用
後續工程 復健
防水之目的 康癒

現今建築技術不斷的創新突破,不論是樓高或是開挖深度,均一直突破傳統施工極限。防水工程亦同,不管是材料的演進、化工合成材的進步、施工技術上的精進等,無不顯示相關從業人員的努力不懈。如何能讓客戶獲得較高的品質實為防水從業人員的思考方向,因滿意於工程人員的服務,進而提高對施工廠商的忠誠度,即可提昇防水工程的重要性與不可替代性。防水業者更應以醫學界為榜樣,對於情境條件的分析、實務理論的緊密配合、精確有效之施工技術,再學習、再精進、以期建物完成時與有榮焉,營造消費者對專業者的信心與口碑,切莫妄自菲薄,以為防水施工乃僅為建築工程中的小小一部分,而忽略其重要性,因小失大,莫此為甚。


四、 醫病關係 – 視病如親 : 業者 - 消費者

當我們身為病患時,最大的希望莫過於醫生能把我們當成是他的家人,至少心理上會踏實許多,自身也就會盡最大能耐,配合醫生的指示努力的要把病趕快醫好。而醫生也會努力的建立對病患的信心,如此的雙向互動也是不可忽視之環節。反過來,防水業者也應把所有的客戶需求,視同為自己的家需要防水或修繕,盡心盡力,加上專業的表現,定能得到業主的全力配合,施工過程如能照計畫進行摒除不必要的因素幹擾必能達到事半功倍,而且也能達到與業者間雙贏(win-win)的目標與理想。


五、 優良施工品質之條件

既然一個專業的防水施工品質是我們的既定目標,那該如何達到?以下幾點或可提供同業者們些許參考:

l 完整之規劃設計
l 適當之材料選擇
l 正確之施工方式
l有效之品質管理


1、完整之規劃設計

施工部位結構的完整性與施工部位的結構分析,著重於被防水體是何種材質,是木板?是磚造?是混凝土或鐵件?因不同的建築材料有著不一樣的構築方式,防水設計也會跟著不同。相關位置之檢討分析,是看欲被防水部位座落於建築物何處?其與周邊的相關性均有著重要的關係,不同的座落位置會有不同的規劃與設計。

2、適當之材料選擇
因被防水體的結構、建築材料不同,或一併考量後續施工所選用的材質,防水材料的選擇亦會跟著不同,若加上不同的施工部位,施工的方式即會不一樣,防水材料的選擇也會有所不同。防水材質的功能性是否足夠?是否方便施工?都是設計上須加以考量的。

3、正確之施工方式
基於異動區與非異動區或大跨距等個別不同的因素,施作時選用的防水材料除了適材適所外,也必須一併考慮其工法機能性,是否足以應付可能發生之異動與變化,因此因應機能性之工法設計更是防水成敗的主因。

4、有效之品質管理
當我們做了完整的結構分析,也對施工部位的相關性有所瞭解,而作出了正確的材料選擇,也綜合了所有可能之因素確立了工法,至此可說是已具足了施工前之準備,但到了現場,真正的施工才要開始。如果材料的堆放位置、施工的順序、人員的分工、正確的施作,施工工具、配備,甚至於安全措施等不能給予有效的落實與確實的管理,將會使得一切前功盡棄,因此確實的施工管理更關係著施工品質的好壞與成敗,更不能等閒視之。

管理系統上的P-D-C-A,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模式。

六、 結論。

當我們要論述防水,可簡單的由身邊週遭的一般常識說起。譬如一個病患求診時,醫生一定會經過問診過程,而後醫生會依據這些訊息加以判斷,便可開出處理這個病患的處方籤,是吃藥?是打針?或開刀手術等之處置行為,以期讓病患得到最佳的醫療照護。
專業的防水工程人員,也應具備如醫師般問診之方式及精神,去瞭解業主的需求是什麼?如果是修繕式案例,更必須詳加瞭解什麼時候漏水?是下雨天漏或是不下雨時也會漏,藉此判斷外來因素或內在之問題,漏水處及其相關座落位置,以便判斷是否可能為進出水之管槽問題,或是裂縫,或是原有防水層老化等,再根據這些跡象去設計可行之防水材料及施工工法,與業主詳細解說討論之後,得其認可後施工。
新建物之防水工程亦須與現場監造人員溝通,瞭解業主的需求是什麼?是什麼部位需要防水?現場之進度為何?何時該進場等等。再根據這些條件來規劃設計以期擬出含蓋施工前、施工中之施工計畫,甚至包括施工後可能之養護、保護措施等計畫,希望能得到一個較高品質的防水施工。

上述的簡單的論述,期望業界前輩與後進們能當作另一種思維上的參考,至於真正要成為一個專業的防水從業人員,對於該如何做一個完整的防水施工計畫?或適當的防水材料的選擇,以及如何才叫正確的施工方式?又如何才可以做到有效的施工管理,其內容及細節無法在本篇論述裏得到滿意的答案。但希望能提共閱聽者另外的一個思考模式。在此建議除了於工作中吸取經驗外,不斷的學習新知與相關的資訊收集都有幫助。另外多參與業界的座談會、聯誼會,踴躍交換心得,務使每次的相逢都能激起明亮的火花,會後可將成果整理,彙集成冊,留給願意成為防水施工尖兵夥伴們一本值得參考的手冊,那真是功德無量。 過去的好,於今再精進、再研發、不符合傳統的精益求精的意旨,更套用著現今ISO管理上的精神創造更好的未來。過去如果有不好,於今檢討反省改進,以其未來不再重蹈覆轍,降低成本增加利,使之變為好。
當下就是 「做」。


* 要「做好」 要「做完」 更要「作對」。

筆者忝為防水業界的一份子,雖不敢自認出類拔萃,但從前輩們所學再加上十多年來的研習,亦也小有心得。承接於前,當授之於後,即謂承先啟後。願盡棉薄之力,期許本文能激盪出一點漣漪,結交業界之有心之士,共襄盛舉,打破同業相忌之舊俗,改變成同行相聚之能量共創台灣防水事業之一片天,造福社會,是幸。竭誠歡迎業界夥伴們批評指教 謝謝

天依

高 肇 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